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茂林路19号
电话:0574-65659806 浙ICP备180075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8-06-07 09:47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微电影的发展,公益微电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不少明星名人的纷纷助力,也让这种短小精彩、易于传播的形式深入人心。《公益时报》就为你推荐几部公益微电影,所有微电影都可以在网上观看,短短几分钟的公益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极地控诉》导演何纬丰:凭自己的心力做身边的事
恰逢中国南极科考30周年,南极科考博士李乐诗一直想为极地做一点事情。何纬丰了解后觉得现在自己主要是通过微电影的方式探讨生命,那倒不如用微电影来拍摄一部跟极地相关的影片,看看能不能引起人们对环保和极地的一些关注。
过了几个月,何纬丰跟李乐诗说:“我们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了,你那边也要给我一些支持。”李乐诗很开心,因为何纬丰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
于是,何纬丰执导的公益微电影《极地控诉》与大家见面。
公益微电影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要控制成本、要避免说教而让大家接受,还要有公益意义让人们看后有思考,所以何纬丰就想到用概念化的方式和巧妙的剧情设置,来展示影片的中心。该片以南北两极为关注点,以拟物的方式,真切地让观众感受到北极熊于极地生活的状况和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
何纬丰说,融入巧妙的心思说不定更能引起注意。“不管这部电影的公益性能被大家看到多少,由于情节设置,这也是一部充满母爱和温情的电影。”
从IT行业跨界到微电影,因为导演并监制了亚洲首部手机微电影《求爱123》的何纬丰被称为“香港微电影之父”,《极地控诉》只是他的第一部公益微电影,他说:“只要有人来找我说和公益相关的电影,我都很感兴趣。”
何纬丰认为,与其把自己的时间困在一个公益的概念中,不如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兴趣做力所能及的公益,除了拍电影,他也身体力行地鼓励年轻人以创意和拍摄技术踏上微电影创作之路。“把公益和自己生活结合在一起,凭兴趣和热情去做,这是我的方式。”
《公益时报》:公益微电影有什么概念界定吗?
何纬丰:一个微电影其实像一个广告,就是看看你要对公众宣传什么,公益微电影也是有目的的,就是要向公众推广一种公益理念、讲述一个公益活动故事或者宣传倡导一些公共利益相关的东西。公益微电影在香港地区并没有固定的定义,最早是为政府或者公益团体拍摄的影片。
《公益时报》:微电影和传统电影相比,有哪些变化?
何纬丰:微电影使每个爱好电影的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导演梦。传统电影拍完后当然希望很多人看到,可是在大数据的时代下可以挖掘到更加细分的人群,针对少数人群拍摄微电影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微电影可以定位投放,这也是公益微电影可以借鉴的,如果不能影响更多人,是不是可以更有针对性,内容可不可以有更加精准的定位。
《公益时报》:微电影对于公益领域有哪些实在的好处呢?
何纬丰:微电影对于公益宣传起码有两点直接的好处。第一是成本可控,而且宣传推广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完成,与新媒体互动链接紧密。另一个,就是筹款意义,公益组织以后很可能通过微电影做个首映、活动,然后来为某一个公益项目、某一类人群筹款,这是很好的方式,或者为微电影的拍摄本身筹款也可以。
《公益时报》:未来你会更关注公益微电影、更关注公益吗?
何纬丰:很多人会觉得公益是个光环,也有很多人为了名利做公益,这样不对,首先要从心出发。我个人觉得不要勉强自己做一些生活以外的公益,自己没办法腾出时间却要做一些假象,如果能做和自己相关的公益这样不是更好吗?
比如我个人喜欢微电影,那么我就花了很多时间,去额外做很多大学的讲座、青年微电影大赛的评审,也拿出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去帮助年轻人走上微电影的道路,也会拍摄公益微电影,把公益和自己生活结合在一起,凭兴趣和热情去做,这是我的方式。
公益微电影《情笛之爱》制片人姜萍:剩下的364天,他们活在角落
其实我早年就已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只不过大多是关注老年人的生活帮扶。直到2008年,当我看到《没有歧视,我们在一起》的公益广告宣传片以后,才正式关注到艾滋病这个群体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艾滋病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问题深感迫切。
2008年我开始《情笛之爱》的剧本创作。感染艾滋病的孩子大都是因为母婴传播,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可能受到歧视,是最无辜的群体。
我想尽一切办法深入生活,去了解、接近这一群体,并做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工作,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经过4年的时间不断修改、完善,完成了20多稿。
走访艾滋病患者时他们曾跟我说,每年的12月1日他们是在期盼和害怕中度过的。期盼的是,这天会有很多社会人群关爱他们;害怕的是,过了这天的364天,他们都生活在被忽视的角落。我的愿望就是将电影献给所有受艾滋病困扰的孩子,也想通过电影引起全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而不是只有每年的艾滋病日,才让人记起他们。
能完成这部作品,很大的动力来源于我的母亲。2012年时,74岁的母亲被查出患上了白血病,我和妈妈曾经都是老师,妈妈一直希望我可以参与一部儿童电影。所以当时,我决定放下手头一切事情,给妈妈拍部电影。看完《情笛之爱》,妈妈对我说,你拍了一部好片子。
现在我的第二个剧本也已经开始了,这次是以母亲为原型,关注白血病群体。尽管白血病人并不像艾滋病人一样面临被歧视被误解的状况,但是现在患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对这个病充满了恐惧,所以白血病人更需要的是身边人的支持和不离不弃,更需要的是一种关注和希望,我想要传递这种信念。
公益微电影推荐
《爱的代驾之非诚勿驾》
主演:姚明、叶莉
影片故事:和朋友聚会时,会抽签留一个人不喝酒,开车送大家回家——姚明总是“中奖”,被朋友们戏称为“姚代驾”。“姚代驾,不酒驾”也成了朋友圈中的口头禅。这天是姚明和叶莉的结婚纪念日,他早早做好了相关准备。不巧的是,同一天是姚明要请工作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吃饭,做东的他必须喝酒。于是,他开始在微博上招聘代驾司机,试图做到两全其美……
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等联合出品的这部微电影请来了篮球运动员姚明和叶莉做主演,以寓教于乐、诙谐幽默的方式,发出“酒后不开车”的理性饮酒号召。
《十分之一的幸福》
主演:黄磊、周冬雨
影片故事:周冬雨饰演一个乙肝病毒携带女孩。电影中的情节根据中国乙肝感染群体的真实生活状况改编,在第四个“世界肝炎日”当天发布这部电影,为了唤起公众对于乙肝和乙肝感染人群的关注和了解。片名源于亚裔人群的乙肝现状——每10个亚洲人中,就有1名慢性乙肝感染者。目前在中国大陆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乙肝感染人数的1/3,乙肝已成为国人健康的主要威胁。
《假如失去三天光明》
主演:韩红
影片故事:影片是以西藏盲童学校为背景的“西藏盲童”系列微电影的第一部。在剧中,韩红以一位志愿者的身份来到西藏盲童学校,用布蒙上眼睛,体验失去三天光明的黑暗生活。失去光明,意味着被黑暗中的无助、恐惧笼罩,而在和一群盲童相处的过程中,韩红却感觉到了信任、温暖和关爱。失去三天光明,却收获了更多的感动和意外,韩红感悟到光不仅是物理的光,还是人与人之间最纯粹的情感。
《流浪33天》
主演:一只中华田园犬
影片故事:电影讲述的是主角“大黄”被主人抛弃后,在外流浪的33天里,露宿街头,惨遭狗贩子追杀,遇到其他被抓的流浪狗,最终在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化险为夷回到主人身边的故事。
这部影片在网络上发行不到一天时间点击量就冲破18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被评为中国的《忠犬八公》,是一批关注动物保护的爱心人士自愿组织,携手深圳市犬类保护协会及热心单位制作的救助流浪狗公益电影,呼吁人们不要抛弃宠物、关爱流浪动物。
《迫在眉睫2》
主演:于虎、华少、聂远等
影片故事:《迫在眉睫2》是杭州交通91.8电台继2012年《迫在眉睫》之后,又一部公益微电影。影片取材于真实的故事,2009年12月24日中午11点,于虎主持的《我的汽车有话说》节目直播刚开始,突然接到一位听众电话,说要跳楼,交通91.8当即打断正常播出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努力安抚对方情绪后,立即赶赴现场劝说对方,最终在民警和消防官兵的帮助下,成功化解了一起当年轰动杭城的跳楼事件。
这部电影被网友评为年度“最扣人心弦”的微电影,不少人是零片酬出演,还有100多位通过交通91.8微信报名的群众演员做志愿者,希望以此电影致敬近年来杭州涌现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平民英雄。
《大山里的声音》
主演:小不点(山人乐队)
影片故事:故事取材于至今坚持了九年的“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育计划,而山人乐队主唱小不点所扮演的支教志愿者正是500多位“粉笔头”志愿者的真实缩影,小不点用一切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向孩子们展示了“音乐”的魅力,在西藏芒康大山深处开启了一场原生态的“音乐创作”课程。本片由曾经拍过《开往春天的地铁》、《飞跃老人院》等多部优秀作品的著名导演张杨执导,被誉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