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茂林路19号
电话:0574-65659806 浙ICP备180075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7-05-05 11:14
根据《象山县慈善总会章程》的规定,总会第三届理事会于2012年5月换届,2017年5月任期届满。现在,我受第三届理事会委托,向大会报告五年来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县慈善总会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实施”的方针,传承“慈济半岛、善行象山”的特色,以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推进慈善募捐和救助项目创新,努力加强社会公信力建设,大力弘扬慈善文化,保持了慈善事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五年来,全县各级慈善组织共募集善款14916.1万元,比上届增长32%;救助支出12148.3万元,比上届增长61.3%;援助困难群众82926万人(次),为帮扶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荣获浙江慈善奖1项,宁波慈善奖10项,省市慈善总会表彰12项,获评5A级社会组织和宁波市先进社会组织。
1、创新募捐形式,拓展慈善资源。
慈善资金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是实施慈善救助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重,慈善募捐面临较大影响。面对新的挑战,全县各级慈善组织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全力做好善款募集工作。
在这五年中,总会坚持行之有效的募集做法:一是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截止去年底,全县累计募集“慈善一日捐”善款4038.1万元,占募集总数的27.1%。“慈善一日捐”活动不仅为我县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激发和培养了全县人民的爱心。二是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慈善冠名基金。五年来共新建、扩建冠名基金28家,捐款4220万元。华翔、天安、正业、翔神、海达、甬南、龙元、宏润、良和、县信用联社、国民村镇银行、县烟草分公司等企业以及县城投公司、象山经济开发区、大目湾开发区和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区等单位都为我县慈善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三是做好定向捐赠工作。近年来,定向捐赠逐年增加,达到2967.5万元,其中2016年1096万元。总会按照捐赠人的意愿,尽力做好服务工作,沟通捐赠人和受助人间的联系,保护捐赠人的合法权益。陈云勤、陈镭祖孙、陈庆来、倪海彬、赖在加和上海保集集团、龙象集团等都捐出了大笔善款。雅安、鲁甸地震,灿鸿、海葵、菲特台风以及余姚水灾都分别开展了赈灾捐款活动。所有捐款都已汇往受灾地区的慈善组织。四是认真做好日常捐赠接收工作。随着慈善理念逐步深入,我县日常捐赠持续增加。郑昌根、“张任和”、陈绍雷、吴炳麟、伊祥华、孙金根父子、虞和定、叶国营、方国良、黄国平、李立夫等爱心人士,以及无名氏、爱心人、博凡等隐名爱心人士都经常捐款,已经成为风尚。据统计,近两年来,捐款万元以上的爱心人士有137人,捐款566.5万元;捐款万元以上的爱心企业有572家,捐款878万元(不含慈善冠名基金企业)。
同时,总会不断探索创新,拓展慈善资源。2013年总会开始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和结对帮扶;2014年创建“爱心人士慈善基金”;2015年建立爱心物资中转站,开展网络众筹;2016年开展“市民慈善拾元捐”活动。慈善义工分会开展“关爱重症儿童”和结对帮扶等项目捐款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2、打造救助品牌,提高救助实效。
五年来,总会以“扶贫济困”为己任,重点放在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尚未覆盖到的民生问题和突发性灾难的应对上,起到同舟共济、拾遗补缺的作用。
总会坚持以项目救助为主、零星救助为辅的工作思路,努力打造“重大病救助”、“关爱重症儿童”、“慈善圆梦助学”、“慈善帮扶脱贫”、“春节慰问助困”、“情暖夕阳”、“慈善助残”、“慈善赈灾救助”、“临时特困救助”以及“扶持公益事业”等十大救助项目。每个救助项目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救助范围、救助标准和申报程序。针对城乡居民医保人员,对于各种恶性肿瘤、心脏病等重大疾病患者分类给予救助;对于未实施干细胞和器官移植手术的白血病、尿毒症患者,每年两次定期给予补助,其中,未成年人患者每人每年给予1万元的定期救助。面向全县市民,对于接受肝脏、肾脏和干细胞移植手术患者给予1至2万元的补助。总会对贫困大学生上学期间每年给予补助,分会对贫困中小学生实施补助。对28所(次)新建、扩建的农村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给予援助。对29家(次)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29个农村居家养老爱心食堂给予资助,每年为791名城乡“五保”“三无”老人送去重阳节慰问。元旦春节期间,为全县贫困户送去慰问,受助39966人次。在象山工作或居住一年以上的新象山人可以申请相应的慈善救助。十大救助项目涵盖了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助学优抚、发展生产和社会公益各个领域,针对性强,社会效益较明显。
在救助工作中,总会积极探索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转变。对8家以残疾人、贫困户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社、182户贫困种养殖专业户给予援助。据统计,受助贫困户脱贫率39.5%。在资金安排上,坚持城乡兼顾,适当向宁波市政府确定的4个欠发达乡镇和1个片区(4+1)倾斜。加强联合救助,先后同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残联、县红十字会、县城管局、县妇联、县总工会、县康复协会以及驻象部队等单位面向特定困难群体,联合建立救助基金,形成救助合力,提高救助实效。同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扶贫办、县残联、县总工会等六个部门联合开展援助贫困大学生活动,五年援助金额1199.3万元,受助3246人次,帮助许多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3、加强义工队伍建设,创新义工服务新模式。
随着慈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县慈善义工事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县慈善义工分会建立了26个义工大队,义工人数已达3000余人,义工服务时间达125600小时。全县18个镇乡(街道)慈善分会都建立了义工大队。在义工队伍中涌现出张雪亚、胡乐鹿、骆绍伦、虞宇丽、沈忠宇、童巧静、叶剑明等一批优秀义工。近年来,义工活动创造了集募捐、救助、慰问、宣传、服务于一体的服务新模式。针对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义工分会打造了“关爱重症儿童”、“爱心中转站”、“生命关怀”、“爱心农场”、“暖冬”、“书爱”、“爱心羚行”、“红马甲志愿服务”、“一张纸献爱心”以及网络众筹等义工服务品牌。通过项目运作,一些零散、临时的义工服务转变成集中、系统、长效的服务,更彰显出它的社会效益。各慈善义工大队在“3.5学雷锋日”、儿童节、中秋节、重阳节、“9.5中华慈善日”等节假日还开展助学、敬老、助残、助困、环保和义卖活动。五年来,共开展敬老活动50余次,助学结对150余人,环保活动30多次,走访慰问孤寡老人、重症儿童380多人次,开展户外安全知识讲座6场,组织义卖活动18次,筹集资金285.7万元。购买政府服务项目18个,争取项目资金125万元。
“关爱重症儿童”是慈善义工分会组织开展的服务品牌。2015年该项目获“宁波慈善奖”,2016年在该项目基础上开展的“天使康复”项目获中央财政立项支持,资助金额50万元。这是我县首个获得中央财政立项支持的社会公益项目。通过网络轻松筹为21户重症儿童家庭筹款395万元。县慈善物资爱心中转站管理规范、效果显著,影响日益扩大,2016年获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奖。去年共收集爱心物资价值近50万元,为“关爱重症儿童”义卖筹得善款10多万元,除了向县内困难群众提供帮助,还向云南昭通、四川大凉山、河北鸭鸽营等贫困地区运送衣物1.8吨。2016年5月,顺利完成义工分会换届选举工作。
4、宣传慈善文化,营造“向善”氛围。
五年来,总会始终把慈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宣传慈善文化,发出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在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评选“慈善之星”、宣传“中华慈善日”、召开慈善工作会议以及元旦、春节期间都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加强与各级报刊、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合作,在《今日象山》报开辟了“象山慈善专版”。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社会各界的慈行善举,弘扬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营造人人向善的氛围。精心办好《象山慈善》、《象山慈善网》,利用这些阵地大力宣传象山慈善事业,及时反映救助动态,扩大象山慈善的影响力。会同县文明办、县广播电视台、县教育局等部门,先后举办三届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二届“善行象山”义演和三届“爱让我们在一起?少儿慈善春晚”系列活动。制作了“慈济半岛、善行象山”宣传片。从2015年开始,编辑印制《象山慈善年册》。印发17期《象山慈善》刊物。
5、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慈善公信力。
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管理,坚持阳光运作,是慈善组织的立足之本。我县的慈善组织在镇乡(街道)慈善分会全覆盖的基础上,向村、社区、企业、学校延伸。目前已建立村(社区)慈善工作站349个,占全县村(社区)总数的64%,企业和学校慈善工作站18个,形成了三级慈善组织网络。随着队伍的扩大,我们一方面组织慈善工作者参加全市学习交流会,或以会代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了包括慈善资金、捐赠物资管理,总会、分会、工作站工作制度,以及慈善信息公开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强化内部自律机制。
在工作中,总会坚持主动向县委、县府分管领导和主管局汇报工作,听取意见和指示。春节后走访相关企业、单位时,介绍慈善工作情况,听取工作建议。坚持定期向理事单位寄送工作报告和有关资料,接受各位理事的监督。每年召开监事会,向监事会成员报告工作和财务情况,接受监事的询问和监督。坚持捐款自愿的原则,严格捐赠手续。通过《今日象山》报、《象山慈善网》、《象山慈善》、《象山慈善年册》向社会公布每一笔捐赠收入和救助支出。对冠名慈善基金和5000元以上大额捐赠都向捐赠人告知善款去向,并向受助人告知善款来源,接受捐赠人的监督。针对公众关注的问题,及时通过《象山慈善网》做好释疑答惑工作。
五年来,总会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县的慈善工作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困难群体的需求,社会公众的期盼还有一定距离。如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厚、善款筹集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社会公信力和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二、工作体会
回顾五年工作,我们有这样几点体会
1、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总会建立以来,县委、县府先后三次发出文件,明确慈善工作的方向和政策。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级机关、镇乡(街道)领导带头参加“慈善一日捐”,县级各部门积极配合为发展慈善事业出智出力。实践证明,党政重视、领导带头、各界共同参与,才能保持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必须坚持全民发动,社会参与。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慈善事业的根基在社会,主体是民众,必须按照“依靠社会办慈善,办好慈善为社会”的理念,依靠和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五年来,总会有组织地开展慈善文化宣传活动,有计划地推动慈善助学、助医、助困等项目,有重点地支持社会公益组织,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慈善活动,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3、必须坚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近几年来,慈善环境变化很快,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在募捐形式上,要从过去以单一捐赠为主,向多渠道的冠名基金、定向捐赠、网络捐赠、微慈善、购买服务转变;在救助方式上,从过去的输血型救助为主,向输血型和造血型救助结合、打造救助品牌转变;在组织建设上,逐步将慈善组织网络向村、社区、企业、学校延伸,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慈善文化宣传上,要立足多形式、多渠道,注重宣传效果。
4、必须坚持依法行善,规范透明。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依法行善、严格自律、规范透明的慈善组织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换来更多的民众对慈善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本届理事会任期内,我们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慈善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制度建设上,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监管机构、监事会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1、学习贯彻《慈善法》,提高依法行善的自觉性。《慈善法》是我国慈善工作的行事准则和法治保障。要认真组织学习,严格贯彻执行,要以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为契机,深入开展《慈善法》的社会宣传,提高全民慈善法治意识。要着眼现代大慈善,找准新的定位,明确工作思路,谋划好新一轮慈善事业发展规划。
2、拓展募捐渠道,深入开发慈善资源。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和“市民慈善拾元捐”活动。搞好各类慈善冠名基金的设立和服务工作。做好日常捐赠和定向捐赠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慈善分会、慈善工作站的作用。适应经济新常态,注重做好优秀中小企业、第二代创业者、行业协会和象山籍外地人士的劝募工作。运用“互联网+”加强社会募集。加大救助项目的宣传力度,激发公众的慈善捐赠热情,以项目促募集。
3、精准实施救助项目,讲究救助实效。对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救助项目和做法,要认真总结,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要加强社会调查,适时调整救助方向,精准实施救助项目。继续联合县级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联合救助,形成救助合力,提高救助实效。要公开救助项目的申报材料和程序,方便求助人申报。
4、加强义工队伍建设,促进义工服务上台阶。继续实施“关爱重症儿童”项目,进一步办好“爱心中转站”,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爱心超市”。运用中央财政资助项目的实施经验,做大做强义工品牌。加强对其他社会公益组织的支持,拓宽合作渠道,共同开展慈善活动。协助有关部门组建县志愿者(义工)联合会,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义工服务上新台阶。
5、弘扬慈善文化,营造社会慈善氛围。继续办好《象山慈善》、《象山慈善网》。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类慈行善举和先进典型,不断提高报道质量。探索慈善文化进基层的途径和方法。大力宣传“象山慈善大会”精神。继续配合县级有关部门开展义演、讲座等宣传活动。
6、规范管理,提升社会公信力。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以《慈善法》为依据,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事事公开、项项透明。继续完善慈善组织网络建设,加强与各镇乡(街道)慈善分会的联系,研讨慈善工作做法和经验,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学习外地慈善工作先进经验,拓阔视野,更新知识,创新思路。
各位代表,我县的慈善事业正处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相信新一届理事会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始终坚持“党政领导、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社会实施”的慈善事业发展方针,以扶贫济困、精准服务为重点,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建设“两强两美”宁波现代化滨海城区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