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西街道茂林路19号
电话:0574-65659806 浙ICP备18007511号-1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18-06-07 09:22
编者按:四川达州的三名小学生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伤者赖上,索赔上千元的医药费。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议论。其实在不少地方也有过类似的新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孩子们还能不能助人为乐、扶助弱者呢?家长该怎样才能让纯真的孩子分清是非,学会既做好事,又不赔钱?
儿子做好事,经常遭遇骗子
◎张蔷薇
我记得很清楚,那年儿子刚上小学,隆冬时节,滴水成冰。那天我和儿子牵着手走过天桥,我俩要到马路对面吃晚饭。
华灯初上,天桥上有些拥堵。大家都裹着冬装行色匆匆,在下桥的拐角处,我和儿子遇见了那位老人。她席地而坐,矮小的身子缩成一团,黧黑的脸皱巴巴的,一块脏布蒙着眼睛。她身前的破碗里,只有几枚硬币。
儿子停住了脚步,在老人面前蹲下,认真地看着那张被蒙住眼睛的脸,最后回头对我说:“我把晚饭的饮料钱省下来给奶奶吧。”儿子说他在放学路上已经看见过她很多次了,她总是坐在废纸堆上,儿子评价道:“奶奶这么老,眼睛又不好,还要出来讨钱,真可怜。”
吃完饭,我俩再次走过天桥。在拐角处,那位老人半蹲在地上收拾东西,脸上没蒙布条。我本能地想用身体挡住儿子的视线,但儿子还是看见了。他吃惊地盯着老人看了很久后才抬头看我,那一瞬间,他的眼神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迷茫。
我蹲下身体对他说:“天这么冷,奶奶这么老,在外面冻一天了。不管她眼睛好不好,她都很可怜,都需要帮助。你不过少喝一杯饮料,奶奶却因为多这几块钱,可以早点回家,你觉得值吗?”儿子长长地“哦”了一声,脸上的表情顿时释然。
很快,儿子上了初中。一天到家后,他的表情怪怪的。他对我说,刚才和同学一起放学回家的路上,就在小区门口,有对中年男女喊住了他们。那女人迟疑了很久后,才开口向他要4块钱,她说她的钱包被偷了,没钱坐车回乡下……
同学们个个面无表情,儿子犹豫一会儿后,掏出了4块钱。于是同学们便纷纷笑话他傻,他们说:“现在讨钱的都是骗子啊!”
儿子说:“如果真是骗子,我被骗的也只有4块钱。可万一不是骗子呢?没这4块钱,他们就得从市区走到乡下。不帮他们,我会内疚。”我搂着儿子的肩膀说:“是啊!如果哪天是自己丢了钱包,没有一个人愿意相信你给你回家的路费,想想多令人绝望啊!”
儿子上高一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培训急救知识,报名者甚少。儿子报了,他说学会急救,以后看见需要急救的人就能救了。有同学就笑话他的幼稚,他们说:“看见生病受伤的陌生人,谁不是躲得远远的?万一好心救了人家,人家却赖上了你可怎么办?”儿子说:“救人的那么多,被赖的那么少,我不会因为怕被赖就见死不救!”
我对儿子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做好事也一样,做好事没遇上“恶”人是常态,所以不是新闻;做好事遇上“恶”人,是非常态,所以才成了新闻。
社会再复杂,“善”也永远是主流,行善遇到“恶”永远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为了避免孩子遇到这种小概率事件,就制止孩子去行善,这如同因噎废食。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分辨是非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具体情况,教育孩子在行善过程中要量力而行,超出自身能力的,要学会求助,不要独自逞能,以免伤害自身。
行善的方式很多,善良的种子从小就在孩子心里播撒、浇灌和培植。但行善本身也是一种能力,需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
助人为乐也需要一双辨别真假的眼睛
家长感悟◎徐俊霞
家有小女,才上三年级,就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活雷锋了。由于女儿年龄小,做好事闹了不少的笑话,也给家里添了不少的麻烦。
女儿就读的小学门口有个摆地摊的老奶奶,卖一些廉价的头饰、手机链、挂件之类。每天傍晚,女儿都买回半书包饰品,那些头花之类她用都用不完,那些手机链我们一家三口用都闲置很多,只能当小礼物送亲戚朋友。我责备女儿乱花钱,女儿说,天黑了,她买这些东西为的是让老奶奶早点回家吃饭。让我哭笑不得的是,我每天给她的零花钱,她舍不得坐公交车,舍不得吃零食,都积攒下来买了这些东西。
女儿在放学路上发现一条流浪狗,她给了小狗一块面包,没想到小狗一路跟着她回到家。正好那段时间,患哮喘的婆婆住在我们家,对皮毛动物过敏,小狗在我们家住了不到一周,婆婆就发作两次。我好说歹劝,晓以利害,女儿才把那只流浪狗送给小区的门卫大爷抚养。
周日,我带女儿去公园玩,刚才还在玩滑梯,一会儿的工夫就不见了。我焦急地给她打电话,女儿说她正在公园门口给一位迷路的盲人叔叔指路。等我急匆匆地赶到公园门口,那位盲人叔叔早已经无影无踪。吓得我出了一身的冷汗,女儿的爱心泛滥到让我担心的地步!
最近一段时间,女儿的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小乞丐,约莫七八岁的模样,天天跪在那里乞讨。女儿几乎天天从家里带吃的玩的给那个小男孩。这还不算,女儿还打算领那个小男孩回家跟我们同吃同住。我告诉她:“养一个小孩很辛苦,爸爸妈妈的能力有限,养不了两个孩子。”女儿天真地说:“我把吃的用的分他一半,这总可以吧!”“那你去上学,小弟弟怎么办?”“他也去上学。”“小弟弟的学费谁来出?”“当然是爸爸妈妈。”女儿一副想当然的样子。我头疼不已,女儿想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我不答应领养那个小乞丐,女儿就和我闹别扭,不肯吃饭不肯理我。说实话,除了领养手续的繁琐,我还担心那个小乞丐是职业乞丐,背后有人操纵,职业乞丐消费爱心的事不是没有过先例。女儿成天闷闷不乐,惦记着那个可怜的小乞丐,我的心里也轻松不起来。我约了一位在福利院工作的朋友,带上女儿去看那个小乞丐,在确定他无家可归、无人可管的情况下,我们打算把他送到福利院。没想到小乞丐一听要去福利院,立刻撒丫子就跑。我断定这个小乞丐一定有问题,在蹲点观察了几天后,终于带女儿找到了他的家。他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跟着一个中年男子住在城中村的一处民房里。我毅然决然地打了110,警察来了,带走了男子和这几个孩子。女儿哭得很伤心,他为什么骗我?我对他那么好。尽管真相很残酷,却是女儿成长中必经的过程。
家长不妨告诉我们的孩子,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不能丢,但真实的世界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我们首先得学会保护好自己,安全第一。当然,好人好报需要助人者和救助者双方的诚信,我们要好事好做,拒绝好人难当,唯愿这个社会扶不起的老人少一些,唯愿该出手就出手的好人多一些!
行善也要力所能及
教师发言◎杨丽平
客厅里,手拿报纸的婆婆义愤填膺地对明明说:“明明,如果你遇上有人摔倒了,千万别去扶,就是围观也不要,凡与自己无关的事,都别去管!”
我知道,婆婆是刚看到报上关于四川达州一名小学生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被诬陷索赔的新闻,正气不过呢!可听到婆婆这样教育才九岁的明明,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行善,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怎可丢弃!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更是要对他们宣扬真善美,让他们都能拥有向善之心。于是,我告诉婆婆,也是在告诉孩子:像报上的那位诬陷孩子的老太太毕竟是少数,世上还是好人多。
“可像这样做好事反被冤枉的事还少吗?咱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宝贝,你要听奶奶的。”
当然,现实社会中,确实存在一些“披着羊皮的狼”,让我们的爱心和善行屡遭践踏。可我们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此就去否定、泯灭自己的正义、良知。相反,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去传递正能量!我决定先解开婆婆心里的疙瘩。
“妈,可还有很多好人好事,甚至做了好事都不留名的您也不知道呢。”见婆婆没说话,我继续说,“假如有一天,您,或是咱们的哪个亲朋摔伤了,却没有一个路人伸手相救,您会怎样想?”
婆婆看着我,一脸认真地问:“你是老师,那你说怎教孩子?让孩子去帮还是不帮?”
“看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要帮!但对孩子来说,就要力所能及!要方法正确!”我给儿子举例,如果有人落水了,你自己都不会游泳就跳下水去救人,是不对的。但视而不救就更不对,你得马上寻找另一种力所能及的帮助办法,如大声呼救、拿长棍伸给落水人……如果遇上有人摔倒躺在路上,你是小孩,力气不足以扶起受伤的人,你一样可向路人求救,或是请人帮忙打120或110……
其实,我要告诉学生们,并不是轰轰烈烈的助人才是做好事。做好很多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同样是在做好事:爬山时,看到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子,随手捡起,扔进垃圾箱;遇到行乞的人给他们零钱;对送水工、收废品的人以礼相待……在我看来,这些小善行一样也是做好事,与救落水人一样有意义。
做家长的,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中,帮孩子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不是教育孩子为了少惹麻烦,与自己无关的事都别管!行善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当然,对于尚需监护的孩子来说,行善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
家长要做好“行善必修课”
成长指导◎韩静开
“学雷锋,做好事!”是我们从小挂在嘴边,并且想借此得到老师表扬的唯一途径。如今,有些人时常利用孩子的这些善心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的事若是让孩子遇到了,不但觉得窝囊,让人心寒,而且还会让孩子的心灵蒙上灰尘。
做好事,有时会伤害自己。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心存善念的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保护好自己,这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家长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
首先,家长应该坚持正面教育,避免消极暗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一方面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他们心地纯洁、思想单纯,正在学习做人,对许多思想和道德观念知之不多,渴望从成人那里得到启迪。家长应该注重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将其优点发扬光大。让主动的教育代替被动的教育。家长决不能消极地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引导孩子,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世故说谎、隐瞒真相。
其次,严格要求大胆放手。在人生的旅途中,父母只能陪伴孩子走一程,而不能陪伴孩子终生。他们终将要长大成人,终将要独立生活。我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有利于他们自己将来自立于社会,能够应付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自己有能力创造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助长他们的依赖心、懒散心、不思进取心。
可以让孩子时时过群体生活,放学、上学结伴而行。每次做好事时要有三名以上的同学在场,甚至要找一些认识的成人作证。尽可能地让事实的真相多一些人了解。比如可以用手机录音、录像。再比如不能让孩子随意相信陌生人,比如女孩子、男孩子身体上的敏感部位,一定不要陌生人上手……学会保护自己。
最后,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善念。记得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就是让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良好习惯关键在于引导。培养爱心、善念是美德是无价宝。家长经常做一些好事,并且及时把这些善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里。让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上扎根,家长及时浇水,让其茁壮成长。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决不能把自私自利传给孩子,对孩子的善举要给予尊重和理解,放手让他们在社会中实践、锻炼,让他们成为能识真伪、明是非的有德人才。
仅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远远不够的
成长观点◎马莉
寒冬的早晨,虽然酷冷难耐,我还是煲好汤准备去医院。儿子不解地问我说,老妈,我觉得你做事,有时思维有点奇怪。
我问他缘故。他说,你单位的女同事和你无亲无故,你却心甘情愿大清早跑去送饭,还主动陪床。可是,上次看到隔壁阿姨被电动车撞得头破血流,你也只是打110报警,远远地守着,并没有主动上去送她进医院。
我想了想后,决定给儿子补上量力而行自我保护这一课。于是,我告诉她说,老妈的女同事得了癌症,要开刀,还要化疗。她是单亲妈妈,家人都在外地,虽然我们彼此不是好友,但在她最需要帮助、身边无人照顾的时候,老妈觉得应该伸出援手,做些力所能及范围内的事。这件事的结果,一个心存善意,一个心怀感恩,是件彼此都觉得宽慰的好事。
最近,社会上发生不少做好事反而被讹诈的事。不难看出,做好事的人空怀一颗善良的心,却没有周全地考虑做好事的方式和方法。孩子虽然长大了,但与成人相比,不管是识别能力还是行动能力,都还有很大的差距。好事是一定要做的,不能丧失善良的本性,但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毕竟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作为未成年人还是谨慎些好!
儿子听了点头说,老妈,我知道你其实很矛盾,既想做好事帮助别人,又担心万一被讹诈会受到伤害!所以,如果真的遇到其他人有危险的情况,我会记住你说的,不要盲目去帮忙,而是第一时间通知大人,或者打110报警,才是孩子最应该做的。
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善良,但前提是学会保护自己,在力所不及时不要逞能。记住量力而行是做好事的前提。若遇老人摔倒,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但讲求方法不能草率行事。做好事应是很自然发自内心、力所能及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潜在的烦恼和负担。
做好事要量力而行,仅有一颗善良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这不是冷漠不冷漠的事,而是要教会孩子在遇到类似问题后,应该寻求一种更好的助人为乐的方法。
美德教育需要双管齐下
学者意见◎陈忻
三名小学生好心扶起摔倒的老人,却被伤者赖上要赔医药费。这样的案例最近几年频频发生,这确实给家长出了个难题,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助人为乐?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孩子确实很不容易。一方面,父母和老师教他们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要保护自己;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师又鼓励他们助人为乐。很多时候助人为乐都是在接触陌生人吧?那么孩子怎么判断什么情况下不该和陌生人讲话,什么时候该和陌生人讲话呢?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到我们向他们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统一的,是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而不是不一致的信息让孩子在面临真正的生活时,不知道到底遵循哪一条,是不和陌生人讲话,还是和陌生人讲话?
向孩子播撒善良和美德的种子,这肯定是必要的,没有人说这没有必要。但不是占据了这个道德制高点就可以了,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还必须考虑具体怎么向孩子传播这个种子。我们向孩子播种美德的种子,当然是希望这个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能够在孩子的一生都起作用,待人接物都怀有善良的心。也就是说,我们希望童年播种的美德能够持久。要美德能够持久,必须要做到两点。
首先,对孩子来说,美德不是靠灌输就可以持久的。灌输的美德如果不能被孩子内化成自己的价值观,并通过行为体现出来,那么这种美德是不能持久的。父母或者老师通过一些例子,用说教的方式将一些美德传递给学生,比如诚实、善良、助人为乐等等,并且通过奖励、表扬等手段来鼓励孩子实践和表达这些美德。这种方式往往是成人将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美德或者准则传递给学生,而学生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并没有得到锻炼。这样的美德不能在长久的生活中持续对孩子产生影响,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执行这些准则、美德的时候受到挫折,很容易会产生怀疑、动摇,乃至最后放弃。
所以说,道德教育不是通过灌输,而是通过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才逐步建立的。在教育中引导孩子对规则、美德、准则等等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并逐步学会自己怎么去判断和推理,从而将这些技能最后整合为道德选择。道德不同于法律,法律可以强制,道德却是选择。只有学会判断和推理,才能作出符合道德的选择。只有拥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才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在自己的价值观指导下做出道德选择。这样童年播种的美德种子才可以生根发芽。
其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成人要起到主要的作用。成人要有勇气去改变整个社会风气,通过完整的法规法则,创造井井有条的社会秩序。在这样的社会秩序下,孩子所接受的道德教育才能和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选择相吻合,才能让孩子保持美德。如果我们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孩子也确实在生活中去执行了。但是,在现实生活这种美德的行为总是碰壁,总是遭受挫折,对孩子的价值观必然会产生冲击,他得到的是充满冲突的体验,这样美德是无法持久的。
现在的成人想通过向孩子灌输美德从而改变未来的社会风气,这个想法是美好的,但不现实。试问,现在的成人都是过去的孩子吧?过去接受的美德灌输还少吗?现在的成人怎么样呢?要知道,主导现在社会风气的力量是现在的成人,而非孩子,不要让孩子去承担改变社会风气的重担,事实上他们也承担不了。
所以,我们成人要努力,要建立法规、法则。有了法规、法则,整个社会秩序才能井井有条。良好的社会秩序不可能仅仅建立在良心和道德之上。所以我们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成人要承担起责任,建立良好的大环境;另一方面才是对孩子进行美德的培养。